专业成绩第一
获得国家奖学金
连续两年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
获得2024年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奖学金
……
青春逐梦越山川
创新扬帆破晓烟
她就是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2级本科生张新雨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奋斗故事
感受梦想绽放的力量

勤耕不辍,奋楫前行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步入大学课堂,张新雨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浅薄。曾经以为正确的理论,原来不过是科学探索过程中一个无法完全解释现有现象的假设;曾经认为十分复杂的数学计算方法,其实只是其他学科探究过程中的辅助手段。她被与以往不同的知识领域深深吸引,在老师的带领下不断探究、刻苦钻研,了解现有理论知识与方法原理。张新雨发现大学课程和高中时期大不一样,更注重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不能死记硬背。她通过画思维导图、整理提纲来梳理知识,并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日日清”“周周清”,今日事今日毕,凭借刻苦钻研的精神,取得了不错的学习成绩。


同时,张新雨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学。作为负责人,她带领团队历经4道关卡闯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级决赛,并作为团队成员,获得省级银奖和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级铜奖。其中,担任负责人的经历让她收获颇丰。在这个过程中,张新雨学会了如何平衡课程学业与备赛的时间,如何将想表达的内容更好地呈现,以及如何更快地熟悉答辩稿。通过比赛,她积累了经验,提升了相关能力,磨练了心智,还结识了志同道合的伙伴。


格物致知,上下求索
从刚入学初次接触“材料”领域起,她通过专业引导课与“材料”相识,在一次次实验中与它相知,逐渐感受到科研的魅力。在两年时间里,张新雨以负责人的身份参与了一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项学院材料学子项目,申请了一项发明专利。自大一暑假进入实验室第一次独立组装电池开始,她经历过因反复离心操作而感到乏味困苦的阶段,感受过耗时一周制备的成果性能全废的挫败,也体验过样品性能优秀时的兴奋与喜悦。失败时,她反思总结,分析失败原因,思考改进方案;成功时,她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原理机理,格物致知,上下求索。
张新雨明白,一味埋头苦干是不行的,因此她有幸前往大连市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第二届能源催化&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生学术论坛”,拓宽了视野,了解了行业发展战略需求,对自己所研究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也有幸获得了“优秀墙报”奖。

张新雨积极参与各项科创赛事、学术论坛,她力求成为科学家精神的践行者,躬身实践,一心报国,把自己有限的一生投入到无限的探寻真理的事业中去。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张新雨是服务同学的先行者,自入学以来便担任学习委员一职,成为老师与同学们之间沟通的桥梁。她及时传达老师的通知提醒,耐心解答同学们的疑惑,主动与同学们分享学习资料,帮助同学们了解课程设置等,在一次次帮助同学的过程中体会到“手有余香”的温暖。
她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活动,为学校和学院贡献自己的力量:参与学校运动会团结协作项目,在学院迎新游艺会上表演古典舞《怎叹》,参与《我们都是追梦人》演出,参加“一二·九”长跑活动,与同学们共同拼搏;她还在军训中认真训练,获陕西师范大学“军训标兵”称号。

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张新雨积极参加校医院体检、教学大纲整理等校内外志愿活动,平均每年志愿时长达到75个小时。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利用寒暑假时间,前往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调查秸秆燃烧的现状,前往烟台市与大连市探寻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结语
时光荏苒,转眼张新雨已经度过了忙碌充实,收获满满的两年半。通过对材料专业的了解以及专业课的学习,她感受到材料学科的魅力,也坚定了持续深造的想法。未来道阻且长,但她相信跬步可积千里,小流可成江海。她正步步行走在追风赶月的道路上,奋楫前行,期待见到平芜尽处的春山,她将继续秉持这股奋进的力量,立志科研报国,践行“强国有我”的誓言!